专利申请说明书三篇
16 页 共 16 页 权利要求书 说明书附图 说明书摘要 摘要附图 图 4 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第 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附图说明 图 1 为 图 2 为 图 3 为 该计算机程序的主要流程图,以自然 语言对该计算机程序的各步骤进行描述。 (这部分内容尽量详细) 与算机程序控制方法,主要提供计算机程序的设计构思及其技术特征以及 达到其技术效果的实施方式,还应当给出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 题采取的技术方案,尽量详细,如果涉及结构方面的主要提供结构图纸,如果 涉及计 本发明(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 本发明(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明(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尤其是涉及一种。 背景技术 现有的 主要指出现有技术的缺陷 发明内容 第 15 页 共 16 页 篇三篇三专利说专利说明书明书 名称 技术领域 本发根据细则第 119 条规定,以邮寄方式递交专利申请的,每封挂号信函只能邮 寄同一件专利申请的文件。 号信函方式邮寄申请文件的,专利局将不予查询。 2以包裹形式邮寄申请文件的,专利局将不予受理。 3寄交。 1以邮寄方式递交申请文件的必须按照专利法的要求以挂号信函方式邮寄,保 存好挂号凭证。以非挂四、申请文件的递交 申请文件可能采用到专利局或专利局设在各地的九个代办处办理当面递交或以 邮寄方式,使用计算机中文打字 或者印刷(包括表格中文字) ,一式两份。 第 14 页 共 16 页 提交该外观设计的图片或照片,必要时应有简要说明。 三、提交专利申请文件应当使用专利局制订的统一表格 字) ,有附 图的还应提交说明书摘要附图。 (六)外观设计的图片或者照片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应当。 (五)说明书摘要及摘要附图 发明、实用新型应当提交申请所公开内容概要的说明书摘要(限 300要文件。发明专利申请如有必要也应当提 交附图。附图应当使用绘图工具和黑色墨水绘制,不得涂改或易被涂擦特征,清楚、简要 地表述请求专利保护的范围。 (四)说明书附图 说明书附图是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必技术 人员能够实现为准。 (三)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说明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技术要求的其它事项。 (二)说明书 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申请日起一年内提交。 4申请文件清单。 5附加文件清单。 6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 7确有特殊页 要求本国优先权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在请求书中注明在先申请的申请国别、申 请日、申请号,并应于在先 应与原案申请一致,并注明原案申请号、申请日,否则,不按分案申请处理。 第 13 页 共 16 、地址、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 3分案专利申请(已驳回、撤回或视为撤回的申请,不能提出分案申请)类型项。申请人为两人以上或单位 申请,而未委托代理机构的,应当指定一名自然人为代表人,并注明联系人姓 名的国籍;申请人是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其总部所在地的国家。 2申请人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注明的有关事或设计人的姓名、申请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含邮政编码)以及其他事项。 其他事项是指 1申请人选 用;建议使用专利局统一表格。请求书应当包括发明、实用新型的名称或使用 该外观设计产品名称;发明人需文件及要求 (一)请求书 请求书是确定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三种类型专利申请的依据,应谨慎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 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二、申请专利所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 方案。 3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 一、三种不同类型专利的定义 1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2实用新要 求。专利申请文件撰写原则及申请被受理后的未尽事宜,应以专利法及 专利法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为准。 须知 第 12 页 共 16 页 本须知依据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整理,是申请专利阶段最基本得小于 3X8 厘米、大 于 1522 厘米。 联系地址 电话 联系人 申请专利品的六面投影视图,各视图应保持对应比例,不得变形 或放大、缩小,不得有虚光、阴影以及背景,照片幅面不提供外观设计专利产品式样的视图或者照片一 式三份,清楚地显示请求保护的对象。 图片或者照片应提供产度,应当保证在该图 缩小到三分之二时仍能清晰地分辨出图中的各个细节。 七、申报外观设计专利的,应当;附图标记不得注释汉字,可以阿拉伯数字编号,各图 中表示同一部件的附图标记应当一致;附图的大小及清晰照附图; 六、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几幅附图可以绘在一张图纸上,并按照“图 1,图 2,”顺序编号排列五、具体实施方式详细写明申请人认为实现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 必要时,举例说明;有附图的,对照现有技术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四、附图说明说明书有附图的,对各附图作简略说明; 件; 三,发明内容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其技术问 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并对技术写明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背景技 术;有可能的,并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 第 11 页 共 16 页 一、技术领域写明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所属的技术领域; 二、背景7-4 与半拱身固定。平、半拱身再与斗中支撑条 4 固定。 申请专利需提交的技术文件与资料 ,半拱身垂直于平拱身(同例 1 但无上槽)一同嵌在斗 1 的槽 2 中, 连接件将半拱身端面的翻边 8,中端面有 2 个翻边 7-4,内壁间有 2 个支撑条 7-1 和 2 副搭襻 5。 装配例 2 底部连接固定。 拱实施例 3。见图 6,拱身为例 1(或例 2)的一半,拱身一头有一个斗体承台 拱底与斗中的支撑条 4 固定;然后例 1 拱身下槽再与例 2 上槽配合成“十”字,再将下槽顶部与上槽中间的下部有槽 7-3,其余同例 1。 装配例 1,例 2 拱身先嵌入实施例 1 斗中,用连接件将拱身 7 中间的上部有槽 7-2;拱身敞口部内壁有 4 副 搭襻 5。见图 5,例 2 的拱身 7 台部分有 3 条翻边 8-1,拱身的 第 10 页 共 16 页 两侧壁间连有支撑条 7-1,图 3、4,例 1 的拱有与斗体槽配合的船形拱身 7, 中空敞口,拱身两头各有一个斗体承台 8,其承斗壁有 2 个与拱配合的槽 2,斗体内有一条支撑条 4,其余 同例 1。 拱有两种互配的实施例。见翻边 3-1;斗体内有“十”交叉 形支撑条 4;斗体内壁有 4 副搭襻 5。 斗实施例 2。本例的例的斗有一个上大下敛的斗体 1,斗体中空敞 口,四壁有 4 个与拱配合的槽 2,斗底 3 有 4 条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均用铜材制作。 斗实施例 1。见图 1、图 2,本下槽的拱的示意图;图 6 为半身拱的示意图。 图 7 是图 6 的 A 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2 为斗的俯视示意图; 图 3 为设上槽的拱的示意图;图 4 为图 3 的俯视图; 图 5 为设面进行各种 金属工艺装饰,是对中国古老建筑结构的创新。 附图说明 图 1 为斗的主视示意图;图 内壁设有搭襻以连接封板,将敞口封住。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自身重量较轻的优点。还能在其表用于装配时与另一个全拱固定。 为了防止斗拱中空部分积累杂物或构筑鸟窝,凡是装配后仍然敞口的部分,其拱身 中间的下部有槽,此两种拱身上槽下槽配合成“十”字;第三种是半拱身,中 端面有翻边和支撑条,翻边有利于提高拱身强度,便于整体斗拱安 装。所述的拱身有三种基本形状一种是拱身中间的上部有槽,另一种是有利于提高结构强度;采用焊接的斗拱 第 9 页 共 16 页 可以不设翻边。两侧壁间的支撑,则所述的拱身是中空敞口的,拱身的两侧壁间连有支撑。承台部分可以有翻 边,它既作为与上方拱底的连接部,也也可以是“十”交叉形。 拱的具体技术方案是,有与斗体槽配合的拱身,拱身上方有斗体承台,其特征 在于的连接部,也有利于提 高结构强度。为了提高斗体强度,斗内有支撑条;根据承重要求,支撑条可以 是一条,空敞口的,并有斗底。所述的底可以为整底,也可以是 1 条以上的翻边;薄壁上的翻边,既作为与下方拱承台 量。 斗的具体技术方案是,有一个上大下敛的斗体,斗体上有与拱配合的槽,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斗体是中合理,自身重量较轻的金属斗拱。 本实用新型的金属斗拱主要采用了中空结构的构思,从而大大降低了自身重它构件的负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造施工简 便,工程造价低等优点。但该砼构件是实心的,自身重量远比木材大,从而增 加了对基础和柱梁等其“砼构件装配式斗拱组合”,它的斗拱组合件 都是以砼预制构件。它与传统的全木构件相比,具有坚固耐久,建一种建筑结构构件,具体是一种金属斗和金属拱。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 CN2206314 公开了一种 篇二篇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 金属斗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字应打字或者印刷,字高应在 3.5mm 至 4.5mm 之间。 第 8 页 共 16 页 属于申请文件的内 容。申请文件应使用专利局规定的规格为 297mm210mm(A4)的表格用纸,文 一幅从说明书附图 中选出的附图作摘要附图。 *注释示例中中括号(“”)里的内容仅为撰写说明,不造特征 (机械构造和/或电连接关系)。摘要全文不超过 300 字,不得使用商业性的宣 传用语,并提交规定,说明书摘要应写明实用新型的名称、 技术方案的要点以及主要用途,尤其是写明实用新型主要的形状、构电,人体同时与手触电极、识别电极接触测试被测物是否带有危险 电压。 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的路,使分流电阻一端 与测试触头电连接,另一端与识别电极电连接。人体仅与手触电极接触测试被 测物是否带险电压的试电笔。它是在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限流 电阻、氖管、手触电极顺序电连接,并加有一分流电阻支征可以引用附图中相应的标 记,其标记应臵于括号内。 说明书摘要(撰写示例) 一种能够识别安全和危一句话构成,只允许在该项 第 7 页 共 16 页 权利要求的结尾使用句号。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左右”;不应使用“如说明书所述”或“如图所示”等 用语;首页正文前不加标题。每一项权利要求应由不属于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内 容;应使用确定的技术用语,不得使用技术概念模糊的语句,如“等”、“大 约公开集成电路的型号、功能等。权利要求应尽量避免使用功能或 者用途来限定实用新型;不得写入方法、用途及明电路与机械部分 的结合关系;涉及分布参数的申请,应写明元器件的相互位臵关系;涉及集成 电路,应清楚械产品应描述主要零部件及其整体结构关系;涉及电 路的产品,应描述电路的连接关系;机电结合的产品还应写书应使 用与说明书一致或相似语句,从正面简洁、明了地写明要求保护的实用新型的 形状、构造特征,如机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条至第二十三条的规 定,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说明要求保护的范围。权利要求权利要求 引用的权利要求的编号所述的主题名称,其特征是。” 依据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和专主题名称为“试电笔”),限定部分写明实 用新型的附加技术特征。从属权利要求应按规定格式撰写,即“根据部分。引用部分应写明所引用的权利要求编号及主题名称,该主题名称应与独 立权利要求主题名称一致(此例中权利要求)应当用附加的技术特 征,对所引用的权利要求作进一步的限定。从属权利要求包括引用部分和限定 征是分流电阻与限流电阻平行设置,其 间为绝缘隔离层。 从属权利要求(此例中权利要求 2、3 为从属住圆管状分流电阻外表面,其外边缘伸出并附于绝缘外壳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试电笔,其特部圆管部分为分流电 阻,圆柱部分高于圆管部分;识别电极为环状弹性金属片,其边缘向中心伸出 的接触爪卡限流电阻是一个一体 第 6 页 共 16 页 的同心电阻,同心电阻中间圆柱部分为限流电阻,其外新型为解决 技术问题所不可缺少的技术特征。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试电笔,其特征是分流电阻与的必要技术特征。特征部分使用“其特征是” 用语,写明实用新型区别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技术特征,即实用 前序部分和特征部分。前序部分,写明要求保护的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主题名 称及与其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共有独立权利要求应从整体上反映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记载解决的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独立权利要求应包括电连接,分流电阻另一端与一 个人体可接触的识别电极电连接。 一项实用新型应当只有一个独立权利要求。,在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和手触电极顺序电 连接,其特征是测试触头与一个分流电阻一端用制图工具按照制图规范绘制,图形线条为黑色,图上不得着色。 权利要求书(撰写示例) 1一种试电笔标记一致。有多幅附 图时,各幅图中的同一零部件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中不应当含有中文 注释,应使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九条的规定绘制。每一幅图应当用阿 拉伯数字顺序编图号。附图中的标记应当与说明书中所述本实用 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及其有益效果相一致。 说明书附图(撰写示例) 说明书附图应按照专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实现,必要时说 明其动作过程或者操作步骤。如果有多个实施例,每个实施例都必须与利要求的技术特征给予详细说明,以支持权利要求。附图中的标号应写在相 应的零部件名称之后,使所属技术领具体实施方式应当对照附图对 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进行说明,实施方式应与技术方案相一致,并且应当对 权一绝缘隔离层(12)。 第 5 页 共 16 页 具体实施方式是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例。8)、弹簧(9)与手触电极(11)电接触,分流电阻通 过弹簧(13)与识别电极电接触,两电极之间设置入其中 空腔,同时与平行设置的限流电阻(5)和分流电阻(6)的一端相接触,限流 电阻另一端通过氖管(缘伸出并附于绝缘外壳外表面。 在图 4 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测试探头(1)在绝缘外壳(2)一端伸示的环状弹性金属片状识别 电极(7)其边缘向中心伸出的接触爪卡住圆管状分流电阻(6)外表面,其外 边接触,另一端与后盖(10)上的手触电极(11)相接 触,弹簧压力保证各元件间可靠电连接。如图 3 所 部分,使氖管(8)的一端与限流电阻(5)接触时不碰到分流电阻(6),弹簧 (9)一端与氖管(8)相相接触,同心电阻(4)是 纵剖面为 E 形,其中间圆柱部分限流电阻(5)高于作为分流电阻(6)的圆管测试触头(1)在绝缘外壳(2)一端伸入其中空腔,与 弹簧(3)接触,弹簧(3)另一端与同心电阻(4)身安全,分流电阻阻值不 小于限流电阻阻值,最好取限流电阻阻值 12 倍。 在图 2 所示实施例中,流电阻(6)一端相连,分流电阻(6)另一端与识别电 极(7)相连。通常限流电阻阻值为几兆欧,为保证人在图 1 中,测试触头(1)、限流电阻(5)、氖管(8)与手触电极(11)串 联,测试触头(1)与分图的图名和图号,对各幅附图作简略说明,必要时可将 附图中标号所示零部件名称列出。 具体实施方式 氖管,9.弹簧,10.后盖,11.手触电极,12.绝缘隔离层, 13.弹簧。 附图说明应写明各附1.测试触头,2.绝缘外壳,3.弹簧,4.同心电阻,5.限流电阻,6.分流电 阻,7.识别电极,8. 剖视图。 图 4 是试电笔第二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第 4 页 共 16 页 图中 用新型的电路原 理图。 图 2 是试电笔第一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图 3 是图 2 的 II特征产生的必然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 1 是本实 有益效果是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及积极效果,它是由技术 特征直接带来的、或者是由技术效果是,可以在测试被测物是否带电的同时,方便地区分安 危电压,分流支路中仅采用电阻元件,结构简单。 写明电路的连接关系。技术方案不能仅描述原理、 动作及各零部件的名称、功能或用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电 笔”的构造特征包括机械构造及电路的连接关系,因此既要写明主要机械零部 件及其整体结构的关系,又要数的申请时,应写明元器件的相互位 臵关系;涉及集成电路时,应清楚公开集成电路的型号、功能等。本例“试;涉及电路的产品,应描述电路的连接关系;机电结合的产品还应写明 电路与机械部分的结合关系;涉及分布参,必要时应说明技术方案 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撰写技术方案时,机械产品应描述必要零部件及其整体结 构关系征来体现的。技术方案应当清楚、完整地说明实用新型的形 状、构造特征,说明技术方案是如何解决技术问题的压的目的。 技术方案是申请人对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的集合。技术措 施通常是由技术特危险触电电压,因其内阻小,接入分流电阻几乎不降低被测 物带电电位,则氖管保持启辉,达到能够区别安危电 16 页 势时,由于电势源内阻很大,从而大大降低了被测物的带电电位,则氖管不启 辉,若被测物带有辉,表示被 测物带电。当人手同时接触手触电极和识别电极时,若被测物带有无危险高电 第 3 页 共电极时,使分流电阻并联在测试触头、限流电 阻、氖管、手触电极电路测试时,人手只和手触电极接触,氖管启 分流电阻一端电连接,分流电阻另一端与一个人体可接触的识别电极电连接。 当人手同时接触识别电极和手触案是在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 限流电阻、氖管和手触电极电连接,设置一分流电阻支路,使测试触头与一个,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其技术效果,但是不得采用广告式宣传用语。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在的技术问题,应当针对现有 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写明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 题且能方 便地区分是危险的触电电压还是无危险的感应电势。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指要解决的现有技术中存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试电笔,该试电笔不仅能测出被测物是否带电,而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 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 为了克服现有的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 点,引证文献、资料的,应写明其出处。 发明内容 发明内容应包括实用新型所要背景技术是对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说明,它是作出实用技 术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此外,还要客观地指出背景技误判断。 背景技术是指对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技术,可以引证反映这 些背景技术的文件。,使氖管启辉。一般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 势,给检测漏电造成困难,容易造成错 2 页 共 16 页 不带有对人体有危险的触电电压,仅表示分布电容和/或正常的电阻感应产生电 势触电极,当被测物相对大 地具有较高电压时,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但是,很多电器的金属外壳 第笔构造是由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金属弹簧和手触电 极串联而成。将测试触头与被测物接触,人手接触手 所属技术领域应指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属或直接应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试电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指示电压存在的试电装置,尤其是能识别安全和危险电压 的试电笔。部分顺序撰写所属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 容;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并在每一部分前面写明标题。造性 的劳动就能够再现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其技术问题,并产生预期的技术 效果。说明书应按以下五个实施细则第十八条的规定,说明书应对 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创得超过 25 个字,应写在说明书首页正文部分 的上方居中位臵。 依据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及专利法应含有非技术性词语,不得使用商标、型号、人名、地名或商品名称等。名称 应与请求书中的名称完全一致,不书专利申请说明书 试电笔 *实用新型名称应简明、准确地表明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保护的主题。名称中不 第 1 页 共 16 页 专利申请说明书三篇专利申请说明书三篇 篇一篇一专利申请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