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全委扩大会议工作报告
县委全委扩大会议工作报告 县委全委扩大会议工作报告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团结拼搏推动 **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在中共 **县委十二届五次全委 (扩大 )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 20 xx 年 1 月 31 日) 同志们: 中共 **县委十二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隆重开幕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地区三级干部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分析 20 xx 年的各项工作,安排部署20 xx 年的目标任务,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团结拼搏,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现在,我受县委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一、 20 xx 年工作回顾 20 xx 年,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新机遇,把握新形势,立足实际、狠抓落实,全 面完成了县委十二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县上下呈现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政治大局持续稳定、各项事业繁荣进步、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新局面。 20 xx 年,全县完成地方生产总值 7.97 亿元,同比增长 12%,其中:第一产业 3.7 亿元,同比增长 7.9%;第二产业 0.87 亿元,同比增长 17.8%;第三产业 3.4 亿元,同比增长 1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2.81 亿元,同比增长 11.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2158 元,比上年增加 205 元,同比增长 10.5%。 (一)农业及农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稳步推进 ——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按照 “ 稳粮、增棉、扩果、强畜、突出抓好劳务输出 ” 的农业发展思路,狠抓以粮棉为主的种植业、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业、以育肥为主的畜牧业,农村经济活力进一步显现。 20 xx 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 5.24 亿元,同比增长 14.7%。深入挖掘棉花种植潜力,适当扩大了棉花种植面积,在不宜种植棉花的乡(镇)各有侧重地发展正播玉米、豆类、大蒜、设施农业等特色种植业,有效增加了农民的现金收入。狠抓小麦良繁体系建设和良种推广,积极落实 “ 两早 ” 配套措施,切实提高农机装备水平,种植业亩均产出 效益明显提升。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加强核桃定植和林果质量管理工作,新植核桃 9.6 万亩,全县核桃种植面积突破 20 万亩,林果总收入达到 5028 万元,以核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初具规模。狠抓畜牧业基础性工作,县财政先后投资 96 万元,加大对品种改良、饲料青贮等生产环节的扶持力度;同时,落实畜牧贴息贷款 20 xx 万元发展育肥养殖,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总收入突破 1 亿元大关。 —— 劳动力输出和转移取得新突破。狠抓组织管理、宣传动员、技能培训等关键环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积极性逐步提高。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由县财政出资对农村青年 实行集中免费强化培训,先后向山东青岛转移劳动力 386 人 ,向疆内转移 3164 人 ,一批青年劳动力实现了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继续鼓励农民向城镇转移、向二、三产业转移、向县内各项重点项目和周边团场转移,劳动力输出转移的领域和渠道不断拓宽,全年组织劳务输出 6.4 万人次,实现劳务创收 5401 万元,农牧民人均劳务创收 345.7 元。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果。采取 “ 重点攻坚、帮扶带动、延伸领域 ” 的办法,稳步扩大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范围,新建抗震房 7011 户,连续四年荣获 “ 自治区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先进县 ” 称号。切实加大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落实了一批土地平整、低产田改造、沼气入户及堤坝渠系修建等基础建设项目,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在全县选树了 35 个示范村,统筹规划居民点基础设施建设,狠抓庭院改造和村庄整治工作,建成了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村,广大农村村容村貌明显改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 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全面落实扶贫开发规划,建立扶贫开发领导包村负责制,积极整合财政扶贫、以工代赈等专项资金,实施了一批带动性强、效益较好的扶贫开发项目,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运行良好,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抓住各 级帮扶单位对口援助的机遇,动员全县各级党员干部为贫困群众大办实事、好事,社会扶贫工作成效明显。 20 xx 年,全县 1210 户 5575 名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扶贫开发的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 (二)城市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攀升,新型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 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不断调优经济结构、培育经济实体,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各项重要经济指标有了大幅提高。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 1.13 亿元,增加值 0.45 亿元,同比增长 25.6%,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快速提升。实现财政收入 1566 万元,同比增长 21.8%,经济实力明显 增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 7400 元,同比增长 36.7%;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8800 万元,同比增长 9.9%,居民购买能力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8.21亿元,贷款余额 2.59 亿元,金融运行平稳有序。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经济运行质量和综合效益实现协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