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文化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
县文化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 县文化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 县文化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 “ 十一五 ” 期间是我县打造文化大县的关键时期,随着 “ 种植创新、养殖突进、工业强兴、三化推进 ” 战略部署的实施,文化体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创建先进文化体育,打造文化品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是全县文化体育事业的中心任务。为使文化体育工作有章可循,特制定本规划。 指导思想以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全区文化工作会议和市县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紧紧围绕我县 “ 种植创新,养殖突进、工业强兴、三化推进 ” 发展战略,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以河套文化博览园,葵花广场和五原县纪念馆建设为载体,充分挖掘我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体育资源,并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融为一体,打造文化品牌,塑造城市亮点,建设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鲜明现代风格的文化大县。 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1、整合开发旅游文化资源。着 力推进冯玉祥、付作义历史文化园区建设及义和渠带状公园的硬化美化和绿化,加快河套文化博览园和葵花广场的后续工程建设。同时启动孟王栓海子风景区,搞好相关旅游项目的开发和经营,将旅游、文化、消费、娱乐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协调起来,有效地拉动二、三产业的发展。 20 xx 年,完成五原县纪念馆建设, 20 xx年,完成葵花广场后续工程建设,到 20 xx 年,全面开发建设孟王栓海子和塔尔湖风景区建设,形成南有孟王栓海子,中有河套文化博览园区和五原县纪念馆,西有塔尔湖海子的集旅游观光、文化消费、历史教育、娱乐休闲为一体的五原旅游风景 区和文化旅游业。 2、繁荣文艺演出业。围绕葵花产业和历史文化,集中力量推名人、创名作、塑名人,着力宣传历史文化大县和葵花大县,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每年要力争创作、编排 1-2 个优秀剧目。坚持办好每三年一次的中国河套葵花节庆典活动。鼓励、扶持形式多样的民间文艺团体和个私企业文艺团队的发展。 3、繁荣和规范文化体育娱乐业。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发展的办法,吸纳和引进文明、健康的现代文化娱乐项目,每年保持发展 3-5 家,逐步壮大文化娱乐业,丰富娱乐产品和服务。 二、全面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1、抓好具有地 方特色的作品的创作。实施文化精品战略,打造具有五原特色的品牌作品、品牌活动、品牌团体和品牌文化人。推出一批反映古郡文化、葵花文化的优秀作品,力争每年有 1-2 个作品进入自治区 “ 五个一工程 ” 行列。 2、丰富活跃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坚持社会文化体育社会办,引导鼓励企事业单位、乡镇、村社自办或合办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城乡联动全面发展。认真实施 “ 小康文化工程 ” 、 “ 农村牧区电影 2131 工程 ” 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全面提高群众的科技文化水平和身体素质。 3、强化文化阵地建设。采取多种办法招商引资,并借助国家 “ 百县千 乡宣传文化工程 ” 的资助,力争在 20 xx 年兴建 2个集文化宣传、娱乐休闲、艺术培训、图书阅览、体育健身为一体的集镇文化中心; 20 xx 年前兴建一座集科普知识博览、艺术专长培训、文体娱乐活动为一体的少儿科普艺术培训中心。兴建 7 个功能完善、作用齐全的乡文化站,进一步巩固提高 120 个村文化室,在全县 80 的生产合作社或自然村建起社文化活动阵地。实施 “ 三线一带 ” 优美风景线建设,构筑百里文明文化长廊。 4、积极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的 “ 文化三下乡 ” 活动,大力宣传 “ 爱古郡、兴五原 ” ,营造热爱五原、共建文明城市的文化氛围。到 20 xx 年,建立起设备完善功能先进的农村电影放映队伍,保证每村每月放一场电影。 5、搞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力争在 20 xx 年建成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五原县分中心,并为图书馆配置齐备的电脑网络设备。 20 xx 年前在塔尔湖、套海、隆镇建成 5 个资源共享基层点。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从我县实际出发,建立文化大县建设专项推进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绝对领导,政府有效管理,行业严格自律,文化单位依法运行的管理体制,并把文化管理的职能转变到统筹规划,政策调节,把握导向,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上来。文体广电局将逐步实现由具体 办文化体育向依法管文化体育转变,由主要面对直属单位转为面向全社会,实行政事分开。 2、深化文化单位内部改革。深化人事劳动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适合文化单位特点的领导人员任用、激励、监督机制。从 20 xx 年开始,在文化事业单位全面推进全员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 3、深化文化投资体制改革。重点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城镇社区 和居民小区配套文化设施和乡、村、社文化室建设,不断改进政府投入方式,激发文化事业单位的活动 ,在发展中搞活,在搞活中发展。依法放开文化投资领域,出台并实行有利于鼓励和吸引文化投资的优惠政策,逐步形成政府投入、文化单位和企业投入及对外引资相互补充的多元化、社会化文化体育投资体制。